【非常醫生】20歲男生嚴重濕疹全身爛肉欲輕生 中醫同行1年助康復重返校園
發布時間: 2020/07/12 18:05
濕疹不僅影響生活,甚至令人痛不欲生。註冊中醫師彭淑儀(Sue)為家族第三位中醫師,行醫8年,她最難忘一位受嚴重濕疹困擾、曾欲輕生的20歲男生;同行一年,病人康復了,也從人生的谷底走來了。「看醫生不該是負擔」,Sue視病人如同朋友,伴他們渡過人生悲傷、絕望的日子。
Sue生於馬來西亞,爺爺、父親同為中醫師,在當地一個小鎮經營藥材舖。因父親經常義診助人,耳濡目染下,她早已立志行醫。2007年中學畢業後,她往廣州的大學修讀中醫學學士課程,畢業後於吉隆坡的大型診所執業。2016年她嫁來香港,重新開展中醫事業。
與濕疹病人同行 走出人生低谷
除了治病,Sue有時更擔當心理輔導角色。她最難忘是,陪伴一名約20歲嚴重濕疹男生走出低谷。
他全身爛肉,手腳、頭皮也出疹滲水,十隻手指也包著紗布,因為一搔就會脫皮。由於十分痕癢,難以止痕,故他早上起來會拍打自己,拍至整塊臉又紅又腫。
受濕疹困擾,男生無法入睡,一度服用安眠藥,因影響生活,最終被逼停學留在家中,情緒低落,曾欲輕生;同時,他因使用類固醇引發白內障,惟皮膚狀況太差,醫生無法為他進行激光治療。
Sue憶述,男生由父母帶到診所,默不作聲,認為「不會好起來的」,並拒絕看心理醫生。除了紓緩濕疹症狀,也得照顧其情緒:「平時大概每15分鐘看一個病人,每次她覆診,也會刻意多留時間給她,開導、鼓勵她。」同時,Sue也會了解他每天飲食情況,下班後也回覆其訊息跟進、輔導。
經過一年時間,男生服用中藥、接受針灸後,病情大有改善,終可接受激光治療,重返校園;現在皮膚更已回復光滑,只是天氣變差時偶爾發作,但並不影響基本生活。Sue慨嘆,病人求診一年,過程難熬;對醫師而言,亦是長期作戰,需兼顧病人身心問題。
信任與能力之間的掙扎
作為醫者,獲病人信任固然開心,但也需學會接受自身限制。曾有病人介紹一位乳癌第三期患者給她,經過3個月治療,患者精神好轉,惟病情無太大改善,令她十分掙扎——別人基於信任,把病人交託自己;但自身處理癌症的經驗較少,為病人著想,是否應轉介其他醫師跟進?
最終,她克服心理關口:
適當地把病人交給更有經驗、更擅長的醫師,這對病人對自己也好。不要因為是別人介紹而死撐,耽誤病情。
她不諱言,治療期間壓力很大,西醫可以轉介去其他科,但中醫沒有分科。「不要把病人視為自己的,不能有『爭飯碗』的想法。也要打破醫術不外傳的想法,既然可以幫助病人的,為何不教其他人呢?」
病人誤解中醫學 中途放棄治療
行醫以來,能夠見證病人康復,最教她最滿足。除了讓高齡產婦人工受孕失敗,子宮內膜異位,有嚴重經痛問題,經治療、鼓勵後成功懷孕⋯⋯
然而,社會上仍有人對中醫學存偏見和誤解。Sue憶述,有位病人腰痛持續多個月,服用止痛藥也無助紓緩,被逼坐輛椅代步;服用中藥、針灸2星期後,病情明顯改善,可以慢慢走路,不必靠輪椅。此時,卻因為親戚一句話,說針炙會傷害神經線,令病人不再覆診。
病人寧相信親戚,也不相信醫生,因為傳言而卻步,放棄自己的健康,很可惜。
中醫學亳不死板 呼籲大眾治未病
治病救人,早被她認定為終生事業:「中醫愈老愈矜貴,講求經驗的累積。我愈做愈有熱誠,從沒想過轉行。」她認為中醫治療方法很廣,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」,一點也不死板。
每次診症,我也會向病人講解發病原因,以及平日養好身體的方法。每個人體質不同,不能用同一條藥方。
Sue希望宣揚中醫藥學「治未病」的理念,呼籲大眾預防疾病,不要等到發病才求診。
看醫生不是負擔
行醫多年,她最珍惜與病人建立的關係,形容到最後,彼此如同朋友,診症時病人會不期然分享平日生活點滴。
一直以來,我也以朋友姿態對待病人,因為看醫生不該是負擔。
有關Sue如何走上行醫之路,請看:【非常醫生】延續中醫父親義診助人理念 仁醫心痛伯伯無錢治病減診金解困
TOPick「非常醫生」系列專訪了香港各專科醫生,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、行醫難忘故事等,讓大家了解白袍以外的醫生世界。當中包括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、肺癌權威莫樹錦、港大肝臟權威黎青龍、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,詳見【下一頁】
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記者:黃泳欣